高考十年后
现状
说起【高考、十年】这两个词,第一个涌入我脑海的,是高三那个百无聊赖的夜晚。我和WBX在聊「十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现状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当时描述的画面此刻却一点也想不起来,只是这件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既然已经回忆不起来少年时候的我对于十年后的想象,那么此时坐在电脑前面的我倒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现在的状态。
工作 (不满意)
毫无疑问,十年后的自己早已离开了校园,成了一个社畜。目前是一个程序员,但是我觉得我干的并不开心,可能是干得不够好。一件事情做不好,自然不会有动力做下去,也就有了播客中提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从(2023)5月份以来,我一做到工位上就会很烦躁,不满的情绪挥之不去,每天上班的唯一的动力就是等下班】,但是仔细想想,可能就是对现状的不满。我对自己不满意,我对工作很焦虑,我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给自己 H1 一个满意的答复。更仔细的想,可能是因为 23年 H1 我付出了比以前更多地努力,但是几个月过去却没有什么进展,自然会对自己心生不满。XJ 给我分享了一篇 Sam altman 的文章《How To Be Successful - Sam Altman》,我很受启发,但是收启发的点不是真的如何变成功,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自己会焦虑,原文是这么写的:你总是会错误的计算风险。你总是专注于让自己跟上别人的步伐,尽管是在短期内,也不想在竞争中落后。
You will usually get risk calculations wrong. You’ll be very focused on keeping up with other people and not falling behind in competitive games, even in the short term.
生活 (满意)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业余生活不受工作的影响,因为绝大部分情况,我周末是可以完全脱离工作的。我可以做一切我想做的事情,尽管一般情况我会选择什么也不做。
说到生活,最值得提及的可能是有了女朋友,而且让我最为欣慰的点是,两年后的我们也并没有陷入无话可谈的地步(我感觉我挺怕没话说的),甚至我们还能一起坐下来正经的录一期播客(这真的太让人开心了吧)。我们只是一起录了两期节目,剪辑之后加起来只有 40分钟,却让我觉得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我想做又没做快两年的事情。
从第一次想录博客到最后终于动手录第一期博客,时间跨度长达 1.5 年。
除了播客外,「(基本上)坚持不懈的锻炼」让我很满意。从去年开始就有陆续的锻炼,因为疫情新冠,23年1月没有锻炼,从2月恢复以来,基本每周都有保持运动的习惯,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累计运动 50次,平均每周锻炼 3 次,完全达成了我年初制定的目标,当然,这也是唯一一个达成的目标。
回忆
但本文并不是想审视现在的状态,是希望能回顾一下近十年我作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所以选了三件我觉得最重要的三件事。
高中复读 (错)
遥想十年前的这些日子,(6.7 - 6.20+)期间,高考刚刚结束,但是此刻分数还没有出来。印象里我应该是整天都躺在房间里面看小说,在看番茄的《莽荒纪》。毕竟因为高考,有很多更新都需要补上,但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读大学之后我会弃坑,也不知道我其实并不那么喜欢看网络小说。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躺在床上看小说的日子也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因为高考出分了。出分后我自然再也没有心情看小说,具体分数我有点忘记了,应该是只比一本线高一二十分,排名都已经是一万多名了(江西考生不多)。我对比了一下我身边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发现这些同学高考成绩都高我二三十分,在学校排名也确实退后了一百多名,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犯了一个我至今都还在犯蠢的错误(前文已经提到过),I am be very focused on keeping up with other people
。 是的,尽管其实我已经完成了我高考的目标(我心里面觉得上个南昌大学就不错了,事实上我对于其他学校也并没有任何的认识),但是我却毅然决然的决定要去复读。现在看来真的是一个愚蠢的决定,我身边的朋友们也一定觉得我是个傻X。「考得并不差的却要去复读」这个决定,是过分得高估自己,现在我觉得他们的认识一点都没错。读大学之后,我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管是智商还是认知都不属于超过平均线的那种,但是我还是时常烦恼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如我希望的那般好。这里在外人看来,当然还是过分的高估自己,但是我知道这里还有有细微的差别,现在烦恼主要是无能狂怒,还是想要很多(原先是认知问题,现在是欲望问题)。
因为决定要复读,我是头也没回地决定要报名,这里又犯了一个无可救药的错误:未调研匆忙做决定。这里的决定指的是进入原县中学复读班
。明明也有市中学的学校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他们学校读书,但那个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我完全没有考虑去更高级的学校里面复读。因此我呆在了原县中学复读班,在一个 80% 的同学目标是考二本学校的环境里面,我好像几乎没有任何的进步,只是在重复的计算 1 + 1 = 2 罢了。这也是我关于高考最后后悔的一件事,我应该好好调研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么一年的时间。(如果那时候有人点醒我这一点就好了,但是我又怎么会听呢?就像别人让我不要复读,我同样是当做了耳旁风。)
大学转专业 (对)
复读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第二次高考也结束了,需要报志愿。我依然什么都不懂,所有的信息来源只是那一本官方统一发的《高考报名指南》,里面是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排名等。后面我去了东北大学的冶金工程,班里 90% 以上的同学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当然这是在读大学后才知道的。原来这么多人不是主动选择这个专业的,但我心里面依然没觉得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直到我在贴吧里面看到冶金就业多危险之后,我才觉得如果可以的话,我得去一个本科毕业就可以工作且工作环境不危险的专业。
大学过去一年之后,学习成绩排名还可以,完全可以转专业,然后随大流的,成绩前 10% 的就去了信息学院(后面改成计算机学院),成绩前30%的同学就很多转去了软件工程。我最后转专业去了物联网,当然是因为计算机去不了,又不想去电子、通信之类,又看不上软件,但那时的我又怎么会知道其实去软件工程也许才是最优解呢(这个错误直到保研的时候都还重演)。幸运的是,我们学校的物联网和计算机一起上课,课程设置上几乎完全一样。
转专业这个决定对我的重要影响在大三的时候开始显现出来了。大三的我很想去工作的,这个时候发现计算类的专业找工作真的比其他专业好太多,进可以去大公司工作,退还可以保研继续读书。最后我选择的策略是:能去BAT上班就不接着读书。后面我去读研了,原因是本科的时候没有拿到BAT任何一家的offer。
计算机专业慢慢成了最热专业,没过多久就到了顶点,公司裁员、就业变得更加困难。这个时候我能够有一口饭吃,全是因为我当时转了专业。尽管不如早些年入行的人一般享受红利,但是依然比我做其他事情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我只有感恩!感恩!感恩!
毕业工作选择(错)
在说工作选择之前,我必须得说:经过长期的上网冲浪和各种言论,我对于发达国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这也许和我长期以来的思考习惯有关,当我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自己不能做出判断的时候,我就会看“厉害的人是怎么选择的”。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爸妈就非常希望我去读个免费师范大专或者中专,我本身也没有什么想法(那时候我对于大专本科等没有啥了解,我一直认为读二本就非常的难),也没有其他人给我建议,但看到学习成绩好的人一般都不会这么选择,所以最终上了高中。
我和XJ总是把『真的好想去美国打工啊』挂在嘴边,就非常想去发达国家看看。但是硕士毕业之后,我面临着去新加坡工作还是继续待在国内工作两个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国内。原因必然会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害怕自己出国之后找不到老婆(误),虽然不可思议,但这真的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不过后来的结果很好,我留在国内之后确实找到了女朋友(见前面好几篇博客)。现状是我达成了找女朋友的目标,所以这个选择好像也没有错。
既然这篇文章是『反思自己』,那么假设我现在没有女朋友。我应该会非常非常非常后悔待在国内。
- 对于我这样条件的人来说,要是找不到女朋友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心里压力;
- 工作上我自然是从头到尾都不喜欢它。
我也非常想有更丰富的生活,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畅想:假设我要是出国了,是不是会更有意思一点呢?
未来
虽然口口声声说着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但是真正落到自己头上之后就会一团浆糊。未来很模糊,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我现在唯一明确的一点是:28定律在人生道路上处处存在,我们只要尽力去做好那 20% 重要的事情。
这里说一下我对于 28 定律和选择区别的认识。选择更多的是一个决定/念头,比如去出国工作还是呆在国内工作,不同的选择之间一般是互斥的。但是做28定律中比较重要的20%事情,这些选择集合里面的事情不是互斥的,比如:工作和生活,有人觉得享受生活是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有人觉得工作上获得成功是更重要的,但是每一个人都要至少要去工作和生活,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不过两者也是有联系的,毕竟挑选那20%重要的事情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择。
既然看不清太远,不如就此看看我希望一年后的自己能有一些什么结果?
长期主义
我希望自己开始践行一些长期主义的事情。比如开始进行长期的定投,希望能有较大的金额投入;能有自己开发的一个小 Demo,不管是什么东西,至少能开始写一个网站,把它部署起来;持续的锻炼,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上每周锻炼3次。
换工作
希望一年之后能换一份工作。一年之后如果晋升失败,应该是要换工作的。现在实在是太痛苦了,干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按照李笑来的说法,干得不爽很有可能是因为干得不好,如果一件事情能干出成绩,那么这件事情大概率就能变成你的兴趣。显然,工作上我暂时不知道怎么才能干得好,所以就先不管了吧,换一个老板试试。
内容输出
希望以后能进行内容输出。我总是会在网上看到各种琐碎的知识,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希望能看一些完整的内容,因此我希望我自己能开始写一本「计算机相关的小书」,具体写啥还没想好,这本小书是不是也许会让我内心平静一些?我最佩服的作者,极客兔兔,他的行动力真的是太强了,当决定好要行动的时候就马上开始写。突然有想到李笑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都是当下,马上开始。那我开始每周写一篇博客先吧。。。?
个人体验
工作的两年半让我越发感觉到体验的重要性,这种体验不是指旅游、消费带来的体验,而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的体验。生活经历丰富的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那么的吸引人。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女朋友,一个是萍水相逢的网友。
- 在刚认识女朋友的时候,我们两就有非常多的话可以聊,除了她记忆力好之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她生活经历比我丰富多了,丰富体现在:她毕业后卖过保险、进过普通国企打工,去当过考研教研,考公当公务员,都是同一届的学生,但是毕业之后她的人生就已经是我的三倍长了;在顺利毕业的情况,毕业前她写过短文小说,折腾过公众号,尝试过网文写作,考过N2,上过双学位(虽然我一点也不觉得有用)。这些东西在和别人聊天的过程就变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 第二个网友的例子是:有一次见网友的时候,一开始还挺尴尬的,感觉没啥可说的,但是后面提到他在组了一个外包公司,写各种外包,在我眼中瞬间就变成了一副大学生创业咖的模样,然后也就有了更多可以交流的话题。
不过这个我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
总结
我现在真的只有感恩,真的是太多的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运气真好,运气太重要了。